联系我们

点金教育教学点一:圣地校区

地址:圣地公寓A座11层

电话:17705481602

点金教育教学点二:擂鼓石校区

地址:擂鼓石路与傲徕峰路交界处西90米路北

电话:17705484007

点金教育教学点三:奥园校区

地址:奥林匹克花园南门西三楼东南

电话:17705484006

点金教育教学点四:云集校区

地址:灵山大街泰山云集商业街1号楼3层

电话:15662057268

点金教育教学点五:青年路校区

地址:青年路82号5层

电话:17705484005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生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发布日期:2016/4/7 8:53:09 点击:3069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下面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作简要的分析。

科学研究的方法大致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科内的特殊的方法,如生物学研究中的同位素标记示踪法、分离细胞器的方法、解剖的方法等;第二层次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这些方法是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中概括出来的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研究的共同方法;第三层次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如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教材中强调的科学方法主要指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和理性思维的方法两大方面(见下图)。

图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有关经验性材料的方法。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对观察法已经做过这样的表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2.实验法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性材料的获取仅靠观察法是不够的,许多情况下还要通过实验。包括“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下面就高中教材中有关实验法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1)科学方法论中的实验与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

科学方法论中的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人为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它与单纯的观察是不同的。而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通常是指在实验室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它既包括科学方法论意义上的实验,也包括单纯观察类的活动,如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等。

(2)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仅靠观察所看不到的未知。为了探索这样的未知,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控制或施加某种影响。在对照实验中,经过这样的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证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作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这里之所以强调“一组”,主要是考虑到平行重复的问题。简单地说,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针对具体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需要清楚实验控制的原理。实验控制的原理不外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两种: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对不少教师来说,运用加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容易;运用减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则常常困惑。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1号试管处于常温环境(不加热),也不加任何催化剂,2号试管加热、3号试管加FeCL3溶液,4号试管加肝脏研磨液。这显然是运用加法原理进行控制的实验,1号属于对照组,2号、3号、4号属于实验组。又如,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的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对天竺葵进行“饥饿”处理后,让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检验。叶片在自然状态下总是要见光的,人为地将一半叶片遮盖起来,让光照(实质是光合作用)这一因素处于缺失状态,这实际上就是运用的减法原理,这一组应当属于实验组,曝光的一半叶片则属于对照组。有人认为结论是相反的,原因有二:一是被“饥饿”处理所迷惑,二是认为遮光的一半叶片缺少实验因素。其实,“饥饿”处理只是为了使实验效果容易检测,与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是无关的;遮光的一半叶片并非缺少实验因素,而是对实验因素进行的一种控制(即去除)。

(3)设置对照的必要性

生物学中大多数实验需要设置对照。换言之,并非所有的实验都必须设置对照。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就未设对照,因为在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自花受粉的,其后代都是纯种,做杂交实验时当然就没有必要设置对照了。是否设置对照组,关键要分析设置对照的必要性。

(4)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教材在介绍“控制变量”时有这样一句话:“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不少老师对这句话反复强调,甚至推而广之——“所有的生物学实验都要保证自变量只有一个”。其实,这句话只是就单因子实验来说的。对双因子实验或多因子实验来说,这句话就显得过于简单和绝对了。例如,人教版教材《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将温度和pH作为同时存在的因素,探究果胶酶活性发挥作用最佳所需的温度和pH。因为果胶酶在不同温度下会有不同的最适pH,在不同pH下也会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因此,这就是一个双因子实验,它是由一系列单因子实验所组成的,每一个单因子实验可以看做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对比实验。

3.调查法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对调查法已经做过这样的表述:“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随机取样、确定样本大小、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计算平均值等调查方法已经有所体验,在高中仍需要进一步练习,如“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等。

4.模拟法

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控制或干预性的操作,需要设计和构想出研究对象的替代物,通过对替代物的实验来获取经验性材料,这种方法称为模拟法。例如,必修1教材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必修2教材中“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必修3教材中“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所采用的都是模拟法。

5.逻辑思维

科学重视证据和逻辑。上面所述4种方法主要是用于获取证据的,下面对逻辑思维的方法作简要说明。

(1)归纳和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一对思维方向相反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归纳是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规律的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这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细胞学说的提出,显然是运用了归纳推理;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的预测,则是运用了演绎推理。归纳和演绎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二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这是因为现代科学从总体上来说,已经不是处在经验材料的收集阶段,而是处于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演绎的阶段。由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学科的发展,人们能够凭借这些工具提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当然,在应用假说—演绎法时,仍需要以经验归纳法作补充,以一定的实验事实为根据。

(2)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一个个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各种细胞器的化学组成,必须将各种细胞器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分别加以研究。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把事物分成一段段、一层层地去研究,比如生物学中从个体到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各部分的结构、细胞各种结构的化学成分、DNA和RNA、基因……。这样的研究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也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综合是指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转化的。例如,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材先采取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细胞膜、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这就是分析;接不来引导学生认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从整体上认识细胞,这就是综合。

(3)类比

类比是指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或相似方面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一致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与归纳和演绎不同的是,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例如,教材中介绍的萨顿的推理(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的平行行为,推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就是类比推理的范例。在科学研究中,类比推理是提出假说的重要途径,往往可以导致新发现、新理论。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证实或证伪还需要通过观察或实验。

6.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借助头脑中的形象材料来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包括表象的再现、想像和联想。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直观的形象,这些形象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这些表象的再现、联络和融合的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表象的联络就是联想,许多表象的融合形成新表象的过程就是想象。生物学概念的建构离不开形象思维,例如,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仅记住各种结构名词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立体的细胞形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形象思维。善于联想和想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教材为此安排了专门的内容。例如,在《免疫调节》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部分,让学生联想城墙和城市中巡逻的警察;关于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让学生联想人类社会的两种通讯方式——广播和打电话;在群落的结构部分,让学生想像森林群落通过自然选择形成分层结构的大致过程。联想和想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思维空间,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是大有裨益的。

7.直觉和灵感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过推理分析而直接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测、设想或顿悟的思维。直觉思维的本质特征是非逻辑性,它能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和逻辑规则的束缚,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发挥着逻辑思维不可取代的作用。灵感是指人们对于反复探究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的刺激感到灵光一现,突然领悟到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其主要特征是突发性、不可重复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研究者长期孜孜以求的结果。同时,它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因如此才更可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