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点金教育教学点一:圣地校区

地址:圣地公寓A座11层

电话:17705481602

点金教育教学点二:擂鼓石校区

地址:擂鼓石路与傲徕峰路交界处西90米路北

电话:17705484007

点金教育教学点三:奥园校区

地址:奥林匹克花园南门西三楼东南

电话:17705484006

点金教育教学点四:云集校区

地址:灵山大街泰山云集商业街1号楼3层

电话:15662057268

点金教育教学点五:青年路校区

地址:青年路82号5层

电话:17705484011

点金教育教学点六:绿地校区

地址:绿地公馆北门泰安城际空间站

电话:15662057268




有一种恐惧叫“害怕父亲知道”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资讯

有一种恐惧叫“害怕父亲知道”

发布日期:2017/5/4 10:36:47 点击:1023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罗素)

(1)

故事始于2003年5月,终于2017年4月,地点江苏泰兴市。

一个稚气未脱的15岁少年在2003年的一个夜晚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原本是当地最好中学里的优等生,有考入名牌大学的实力,

那天晚上,他想逃离枯燥的学习去附近的网吧看网络小说,但是身上的钱不够,

在路过一家别墅的时候,突然产生了盗窃的冲动。

当他翻墙进院后,却被女主人撞个正着,

随之女主人尖叫呵斥,他慌乱无措中举起了平时跟同学耍酷用的弹簧刀,将女主人捅死。

14年后被抓,当问及杀人动机时,他冷静地说:“让她闭嘴,我怕我爸知道”。

他回忆道,“父母要求我好好学习,好好听讲,成绩要好。我习惯性地接受他们的安排,”

“我做所有错事,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如果被我爸知道了会怎样?”

“他们的举止都很端庄,为人也很正派,我爸妈最注重面子了。对,最注重面子。”

对父亲权威的恐惧和脸面的保全成了他年幼时候所有行动的终极目标。

(被抓后,他向受害者谢罪)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男生。

2010年10月的一个晚上,他开车从学校回家,路上撞倒了一个骑电动车的年轻女子,

当他要逃离时,看到被撞女子在记他的车牌号,他也是在慌促中拿刀将其残忍杀害。

他叫药家鑫。

当谈及杀人动机时,药家鑫也提到了相似的说法,

“害怕爸爸知道”,“我爸是不允许我犯错的”。

两场悲剧的发生定有复杂的原因,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们都指向了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控制者角色。

在爱的名义下,父亲的主导和控制成为了子女成长的枷锁或者牢笼,对这种长期细密的控制的恐惧,使得两位年轻人在某一个瞬间骤然冲出人性的底线,成为了杀人狂魔。

(2)

有人会说上面的故事只是极端个例在极端时刻的悲剧,无法证明家庭教育的困境真实普遍存在。

然而,当今中国,还有一个庞大的青少年群体,正在用“离家出走”的方式,反叛着原生家庭。

《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有流浪儿童约100万名,其中一半以上是离家出走者,也就是说,离家出走的青少年达到50万以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9年对全国五个省市的15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18.7%的调查者曾经离家出走。学者李焱林对湖南省的1143名初中生调查发现,31.7%(接近三分之一)的初中生想过要离家出走。

  

(中国青少年离家出走研究汇总:来源于余艳萍和区廖淑贞2011年论文)

一位离家出走五年的少年在网络日志里写下他对父亲的感受:

“父亲是一座山,望尘莫及的山峰。记忆中的父亲,永远是一副不苟言笑、冷酷的脸庞……父亲不允许我受伤哭泣、委屈哭泣,他要我做钢铁意志的男人,最后把我变为冷酷无情的怪胎。”

尽管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主要原因。

他们一面用出走的方式逃离原生家庭,反叛父母;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对温暖家庭,慈爱父母的极度渴望。

(3)

父母之爱,本是最纯洁,最无私的情感,却给孩子带来了如此深重的恐惧不安。

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家庭里将自己的角色无限扩大,控制欲无限扩展。卢梭说过,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首领是父亲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

在爱的名义下,很多中国父母成了经营子女的“无限责任公司”,包办着子女成长、成家、立业等所有事宜,并且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为了达到让孩子“过得好”的目标,任何方式也是正确的。大部分子女们也深知这样的爱需要用无限的服从和听话来报答。

当孩子自由的天性屡屡被父母设置的冰冷框架紧紧限制时,有的孩子选择了逃离,有的孩子选择了隐忍。但是他们的性格在无形中已经被扭曲,到了某个瞬间,可能就会成为压倒他们人性底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顺从的时候是羔羊;反叛的时候成了暴徒。

另外一个因素是,父母的望子成龙情结。很多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不是成为一个性格健全的人,而是成为社会上的“成功者”。期望子女的成功,一部分源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另一大部分源自父母,尤其是父亲的面子心理。罗素说过,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

为了孩子的成功,严苛的家教成为了父母的杀手锏。

这个心理下,孩子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而是父亲们满足自己虚荣的“工具”。子女们必须上紧发条永不懈怠来满足父母的期望,可是这样的期望犹如无底洞,无论如何也不会完全满足。因为,世界之大,人外有人,子女们永远都会有竞争者需要去打败,有稀缺的机会需要去争取。在这种不断追赶的游戏中,孩子们失去了天真活泼,自由成长,人格越来越扭曲,最后成为了父母面前的伪装者或者表演者。

第一则故事里的少年后来回忆说,面对父亲事无巨细的规划和要求,他学会了用“演戏”来迎合。自己即使不乐意,笑一笑也不过是“扯动一下嘴角而已”。

(4)

最让人担心的是,在爱的名义下,对子女的伤害是隐性的,父母门觉察不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因此也不会改变方式来减少伤害。

当年柴静采访药家鑫的父母,他母亲对着镜头这样说:

“事件发生后,我两口子为这事儿,我俩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就在反思,我们到底哪做错了。给孩子的压力这么大,但是我觉得,我想不出我们错哪了。难道严了,对孩子严是不是也是错?孩子学琴,挨过打,确实挨打了,不少挨打,哭着手都得弹琴,这都是这么过来的呀。”

“他(药家鑫)性格可弩了,但是他爸说让他干这样,他不敢说不这样干。有意无意的,他对他爸有一种生疏感,而且,他对男的有一种畏惧的那种感觉。”

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说,“那就是说,犯了错肯定回来要说你。因为我记得好多人说我不负责任,其实我觉得我是很负责任,也可能这个很负责任过头的话,也可能就叫不负责任。”

药庆卫最后反思,他们错过了父子间深度的心灵交流,共同担当世界的机会。

然而,这个反思,来得太晚了。

(5)

为人父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也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事业。父母既要保护孩子免于遭受残酷社会的伤害,为子女的成长创造条件,保驾护航,又要避免来自家庭内部的“爱”的伤害。

所以,有了孩子后,父母们就成了走钢丝的人,平衡在殷切的爱与隐蔽又深刻的伤害之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并且这趟钢丝行走,没有预演彩排,只有现场直播。

当然,父母之爱没有错,错在了爱的方式。

或许,父母们,尤其是父亲们,应该更多地俯下身子和孩子进行平等耐心的对话,深度的心灵交流,走进孩子的世界,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既自由又自律的成长环境。

把子女培养成为一个健全的现代公民,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